一、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要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深刻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们不可能主观选择;但对其判断必须及时准确,认识超前或滞后都会干扰社会发展进步,甚至会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发生了变化。
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相应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具体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发展在总体上依然处于中等水平。
也就是说,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并没有根本改变。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充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
而且表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如高质量的医疗、教育还是稀缺资源,高等级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刚刚起步,有的城市还存在不少“城中村”。因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
既有的“硬需要”没有消失,并呈现升级态势,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生的“软需要”则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相应要求。
可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变化不仅是巨大的,也是极为深刻的,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社会主要矛盾与经济主要矛盾?
区别如下:
第一,名称不一样,分别叫社会主要矛盾与经济主要矛盾,
第二,内容不一样,社会主要矛盾是指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矛盾,经济主要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三、2019社会主要矛盾?
2019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五、宋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1. 残酷的剥削压迫
土地兼并 南宋初年,宋金战争激烈,人民流离失所,大批土地荒芜。南宋政府趁机把大量荒地圈为官田,再把它们卖给或赏赐给文臣武将。南渡的皇室、官僚和地主们拼命掠夺荒地或私田,南方土著地主也极力强占农民的田宅。这样,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北宋。许多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土地多得惊人。如秦桧仅仅在永丰圩一处就得到赐田近十万亩。大将杨沂中一次就为投靠他的故人置田数万亩。
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农民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沦为官府或地主的佃客,比例大大高于北宋。他们遭受着沉重的地租剥削,生活十分困苦。
赋税繁苛 农民们还要向政府提供繁重的赋税。南宋初年,为应付战争需要,各种名目的临时性杂税、杂徭也纷至沓来,百姓苦不堪言。待到南宋的统治稳定之后,统治集团整日花天酒地,奢侈无度,对人民的剥削更加残酷。除了旧有的二税和身丁钱依例照征外,南宋初年的诸多额外杂税也成了固定税收,并且新增了不少名目。为害最烈的有“耗米”、和籴、经制钱、月桩钱等。南宋统治区比北宋疆域几乎小一半,人口也相差很多,可是每年的赋税收入最高时达到八千万贯,远远超过北宋时的最高额六千多万贯。当时人民所受剥削残酷程度可以想见。
2. 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时期,土地的高度集中,地租的沉重,赋税的繁苛,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极端困苦,因此,阶级矛盾尖锐,南宋一代有大、小农民起义二百余起。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初年的钟相、杨么起义。当时,金兵南侵,生灵涂炭,南宋政府又不恤民情,诛求无厌,人民走投无路,纷纷举行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钟相、杨么起义。
钟相,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早在北宋末年即以行医为名,利用巫教发动、组织群众。他向群众宣传说:“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这是我国古代起义农民第一次同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是对王小波、李顺提出的“均贫富”思想的发展,因此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钟相在武陵县起义。附近人民纷起响应,义军很快发展到四十万人,周围十九县都在义军控制之下。钟相被推为楚王,国号为楚。
同年三月,义军同宋军激战。宋军派奸细打入义军内部,发动突袭,擒杀了钟相父子。义军残部八千人在杨么(本名杨太)率领下,继续战斗。他们根据洞庭湖区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陆耕水战”的战斗方法。东至岳州,西至鼎、澧州,南到潭州,北到荆南,幅员数千里,又为义军所控制。绍兴三年(1133年),杨么号称“大圣天王”,后又拥立钟相少子钟仪为太子,共同领导义军。
为了消灭义军,宋高宗调回在淮南前线抗金的岳家军,全力围剿杨么。绍兴五年(1135年)六月,经过激烈战斗,杨么战败,投水被俘,壮烈牺牲。
钟相、杨么起义长达六年之久,给南宋政权以沉重打击。钟相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标志着中国古代农民革命的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六、十三大确定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表述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七、辩证思维 社会主要矛盾
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辩证思维是指从事分析时处理矛盾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辩证思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中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而要深入了解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就需要具备辩证思维。只有通过辩证思维,才能洞察事物发展的全貌,找到解决矛盾的关键。
辩证思维与社会主要矛盾
在社会科学领域,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的矛盾。辩证思维在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认识到社会矛盾的根源、发展规律,进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路径。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辨证思维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和特点,指导我们正确地处理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辩证思维的运用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辩证思维,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辩证思维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通过辨证思维,我们能够看到问题的多方面性,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貌,避免片面性和偏颇。这对于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辩证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今天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需要辩证思维这一强大的武器,来应对各种挑战,引领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和谐的方向发展。
八、辩证思维 社会主要矛盾
在网站优化和内容推广的过程中,**辩证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网站管理员和内容创作者来说,理解和运用辩证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本文将探讨辩证思维在SEO优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辩证思维发现和解决网站优化中的问题。
辩证思维在SEO优化中的重要性
辩证思维是指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关系的思维方式。在SEO优化中,辩证思维能够帮助网站管理员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搜索引擎的算法变化,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优化策略。同时,辩证思维也让网站管理员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有针对性地解决优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SEO优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分析和调整。辩证思维帮助网站管理员超越表面现象,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避免过分追求短期效果而忽视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辩证思维,网站管理员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SEO优化的复杂性。
如何运用辩证思维解决SEO优化中的问题
在SEO优化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排名下降、流量下滑等。运用辩证思维可以帮助网站管理员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网站管理员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和排名变化趋势,找出问题发生的时间点和原因。结合用户行为和搜索引擎算法变化,辩证思维让网站管理员能够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因果关系,而不是仅停留在表面现象。
其次,网站管理员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辩证思维让网站管理员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找出最适合自己网站的优化路径。不同网站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只有通过辩证思维,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网站的解决方案。
最后,网站管理员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SEO优化是一个不断试错和改进的过程,辩证思维让网站管理员能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优化策略,逐步提升网站的排名和流量。
结语
总之,辩证思维在SEO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辩证思维,网站管理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用户需求和搜索引擎算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网站的优化策略。只有通过辩证思维,网站管理员才能不断优化网站,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实现更好的排名和流量。
九、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及影响?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表现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成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十、1956年以后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