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中国钢铁历史变化数据?

一、中国钢铁历史变化数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一)初步发展时期(1949—1957)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底子十分薄弱。为了尽快恢复钢铁工业,新

一、中国钢铁历史变化数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一)初步发展时期(1949—1957)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底子十分薄弱。为了尽快恢复钢铁工业,新政府成立重工业部主管钢铁工业,并对钢铁工业的组织机构、员工薪酬福利制度、财务制度、产品和原材料供销及生产投资计划做出了具体安排,被战争破坏的钢铁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到1952年,全国粗钢突破100万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后,在前苏联的友好援助下,我国重点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本钢、齐齐哈尔钢厂等8个重点钢铁项目,改扩建了龙烟铁矿、马鞍山铁矿、大冶特殊钢厂、重庆特殊钢厂等8个限额以上的钢铁项目,改扩建了天津钢厂、唐山钢铁厂、北京石景山钢铁厂、上海第一钢厂等23个限额以下钢铁项目。经过“一五”时期的大规模建设,我国钢铁工业初步形成了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及辅助材料生产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初步建成了鞍山(鞍钢)、武汉(武钢)、包头(包钢)等几大钢铁基地。到1957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500万吨,比1949年增长32.4倍。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7)

二、如何让EXCEL数据透视表里的数据自动随着原来表格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使用链接工作表。采用这种方法链接的工作表或图表将出现在文档中,但它的信息仍然存放在原来的Excel工作簿中。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而且一旦源表数据有所改变,Word会自动更新文档中的工作表或图表。

首先打开Excel工作表,选中需要链接的内容,并单击右键复制到剪贴板。然而切换到Word窗口,将光标定位在需要插入的位置,打开“编辑”菜单中的“选择性粘贴”命令。在弹出式对话框中,将形式确定为“Excel工作表”,并选中“粘贴链接”即可。

三、中国三大工业变化?

第一产业:积极应对变被动为主动明年预期冲击较为明显

(一)我国承诺的农产品进口配额未对已经供过于求的农产品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根据有关统计,2002年中国小麦关税配额管理的准入量为846.8万吨,

但1—8月份只进口49.8万吨,预计全年最多可能进口100万吨,而1—8月

份出口已达53.7万吨,预计全年出口规模在60万—100万吨;玉米进口量为

7000吨,仅为年关税配额管理准入量的3.4%,而预计全年出口可达950万

吨;进口大米14.7万吨,预计全年将实现关税配额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预计全年则可出口200万吨;未列入关税配额管理的大豆,全年进口量最多

为1100万吨,比2001年减少290多万吨。

(二)“入世”第一年,我国农业没有受到市场开放明显冲击,主要在于两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粮食减产,需求缺口较大,国际市场粮食因没有价格优势而难以进入中

国市场。今年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因灾减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全面上涨。据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美国农业部预测,2002年世界粮食总产为20.03亿吨,比

上年减少2.5%,其中小麦、稻谷已是连续5年减产。而中国粮食略有增产,特别

是优质小麦增产较多,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40200万吨,比上年增长1.

4%,市场供给量有所增加,国内粮价继续低位运行,对国际粮食市场保持了价格竞

争优势。

二是中国在世贸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了适当的调控措施。2002年中国对

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大豆、玉米和菜籽)采取了宽严适度的“安全评价”、“进口安

全”和“标识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时加强对进口粮食和饲料的检验、检疫管理,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的增长。

(三)2003年预计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幅较大,“入世”

对农业的冲击将会显现。

有关管理部门和经济学界专家普遍认为,2002年中国粮食外贸形势好于预期

只是一个特例,是国内国际的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的。目前国际粮价的上升已对粮食生

四、数据的初值化变化法?

初值化处理即把序列第一个数据除以该序列所有数据,得到一个新数列

五、excel比较数据的增减变化?

你好,Excel可以使用条件格式来比较数据的增减变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使用颜色标注变化:选择要比较的数据范围,点击“条件格式”-“颜色标尺”-“规则型颜色标尺”。根据需要设置阈值和颜色,比如设置增加为绿色,减少为红色。

2. 使用图表展示变化:选择要比较的数据范围,点击“插入”-“图表”-“线图”或“柱状图”。根据需要设置横轴和纵轴的数据范围和类型,比如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数据值。

3. 使用公式计算变化:选择要比较的数据范围,点击“条件格式”-“使用公式来确定要设置的单元格”。根据需要编写公式来计算增减变化,比如“=IF(A2>A1,1,IF(A2<A1,-1,0))”表示A列相邻两行的变化情况。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来更全面地比较数据的增减变化。

六、2020年的地球变化数据?

在2020年,科学家记录到的地球自转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科学家已经观测到了有史以来最快的28天。

七、如何使得WPS文字的数据跟随WPS表格数据的变化而自动变化?

不知道你说的变化是要怎么变化,如果是对应数据变化,比如 101 显示 101房间201对应二楼1房 这样比较没有规律的,就使用 vlookup函数其他的可以使用if之类的函数来实现数字变化来变化。

八、中国的交通实现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随着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从各方面影响并带动了晚清社会生活在交通方面的巨大变革。

影响:其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九、excel怎么插入图片随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方法1. 利用Excel的动态公式

1. 将图片插入Excel表格内指定单元格位置。

2. 将图片的固定位置转化为公式:右键点击插入图片所在的单元格,选择“名称管理器”,新建一个名称,名称写入“pic”,指向写法为“=Sheet1!$C$2”,其中Sheet1为当前要插入图片的工作表名称,$C$2为图片所在单元格地址。

3. 在需要进行排序的数据列上方添加一个下拉菜单框,可利用数据-数据验证-列表,将要选取的列名写入菜单框,可通过选择下拉菜单框中的选项,进行排序操作。

4. 利用动态公式,自动控制图片位置。在图片所在单元格内添加公式“=offset(pic, 0, 0,1,1)”,在数据列的下拉列表框处选择不同的选项时,图片将自动跟随表格变化。

方法2. 利用Excel的宏

1. 将图片插入Excel表格内指定单元格位置。

2. 对图片所在的单元格进行设置。在工具栏上选择“开发工具”-“控件”-“插入”-“ActiveX 图片框”,将图片插入其中。

3. 将下拉列表框插入数据列的下方,给下拉列表框命名,例如“List1”,并指定列表选项。

4. 依次点击“开发工具”-“Visual Basic”-“插入”-“模块”,打开 Visual Basic 编辑器。

5. 在 Visual Basic 编辑器中输入以下代码:

Private Sub List1_Change()

ActiveSheet.Pictures("图片 1").Top = Range("A" & List1.Value).Top

End Sub

6. 点击“文件”-“关闭和返回 Microsoft Excel”返回Excel中,单击下拉列表框框选项,图片将自动跟随表格变化。

总之,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让Excel中图片跟随表格变化,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个人喜好和具体操作需要。

十、中国近代的变化?

近现代以来,东方在世界中所占据的地位,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都知道,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着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抵抗史,更是打倒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那么,曾经广袤而富裕的东方,为何会在几百年前瞬间被西方翻身压倒在地呢?历史发展中心的迁移究竟是以什么为参考凭据的呢?东西方各自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方向,目前都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势头呢?对于这些问题,实在是需要我们用清醒而理性的眼光来反思与审视。

古往今来的众多学者,对于东西方历史是变迁因素都进行过探讨,大部分人的分析角度都偏向于经济方面,而军事方面则讨论的相对较少。但是,事实上,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怎么可能离开军事?纵观浩浩荡荡的中国史,从宋、元到明、清,每一次分裂,每一次合并,每一次妥协,都离不开军事技术的作用。

然而,军事技术的发展,则是由一次次军事活动与政策推动的,这里,我们通过对东西方军事上的比较,或许会更进一步接近彼此的历史分流原因。

宋朝是火器开始取得重要发展的时期,而且,在那个时期,海上力量的战略能力逐渐压倒陆上强权。而中国就是在海陆这两种力量的对比演变中,逐渐失去了成为强者的机会。从宋朝到清朝,内亚地区和长城以南的战略竞争、中国王朝和南方海洋世界之间的交流与冲突,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主题。

所以,海陆权力和海陆战略发展模式的竞赛,其实,早就已经埋下了伏笔,而1840年,英舰炮轰广东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宋元变迁是重视陆军发展而忽略海军发展的结果,明朝时期,政府彻底放弃了远洋开拓,想一心对抗北虏却反而被南倭和红夷所侵蚀。

等到了清朝的时候,陆权的发展再次达到中国历史的巅峰,但却在海洋上面临着被动。仅仅从晚清史去判断东西方历史的变革是很不完整的,因为,晚清的局面,只是事物发展到了最后的一个结果。而其原因与过程,在宋明时期就已经在缓慢地累积沉淀了。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索,那就是:在明清时期,火器技术与海上事业的发展,赋予了军事方面的一定实力。

那么,为什么没有造就最终实质性的变革与胜利呢?

其实,还是要回归到当时的明清视野下。在那个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纷扰复杂的国内争端与和平,便一度放下了对于火器等军事装备的创新与开发,这就导致了装备更新换代的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陆地上的城墙建筑技术越发精炼,便造成了火器没有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也加深了统治者忽视火器发展的决心。而西方殖民者则细心地利用了这一点,他们不去陆地上挑衅,反而先是机灵地将沿海要塞巩固成了自己的殖民据点。

虽然,东方的传统军事力量无人能敌,并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但是,如果不懂得创新,一切都将是空谈。西方殖民者能够常常在亚、非、拉实现以少胜多的军事胜利,不仅与武器装备领先,也与其军事力量的技术进步有着很大关系。而后者,则是受前者的推动或说是适应前者来实现的。

明清时期的中国,虽然,也在不断引进和改进武器装备,但是,能够最有效的发挥新型武器装备效能的组织方式,其发生的变革相当有限。而组织技术和装备技术的共同进步,往往局限于少量的精锐部队或是新编兵团,其组织体制甚至是新式装备难以实现彻底的推广,这种情况,直到晚清依然如此。

历史的发展是曲线的进程,很少表现为直线。中国近代的“落后”并非短期造成的,也不是长期停滞的结果,国人应当重新从历史中获得自信。很多国人欣喜于中国崛起的前景,同时,也希望规避各种历史的“陷阱”。

反思历史教训,被赋予了积极的一面,而历史所谓的“进化”,是在“挑战——应战”模式中发生的,但是,其发生作用的方式,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简单,能力的发展往往是要满足需求的。没有需求,动力就不足,能力就没有办法被“逼”出来。

直白地说,技术曾经让中国足以应对问题,而结果却使中国放弃了发展更先进的技术。因此,要始终处于世界潮流的前列,就要主动勇往直前,不要等到压力出现才反应,那时可能就来不及了,或者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然而,保持日日履新的状态,需要转换意识,这不是保持忧患意识那么简单,是寻求一种不甘停顿于现状的状态。现如今,当我们回顾那段屈辱历史的时候,一定要以史为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知道,只有国富民强,才能免除一切灾难,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