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大关的历史故事?
朱元璋在大修长城的同时,分封藩王御边戍敌。
长城八大关自东向西依次是山海关、紫荆关、居庸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明长城东端的起点。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筑城设关,因其背负燕山,西临渤海,故名山海关。
山海关地处辽西走廊,自古为交通要冲,有“天下第一关”之美称。
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千米外的昌平县境内。
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
由于它是保卫京师的屏障,因此与嘉峪关、山海关齐名,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紫荆关: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千米处,因关城居于紫荆岭上而得名。
紫荆关是长城千百座雄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的几座之一,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西北20千米的勾注山上,因两峰夹峙,其形如门,如飞雁出其问,故得此名。
该地东西山岩峭峻,中路盘旋崎岖,地势极为险要,归属九边重镇之一的太原,战略地位十分显赫。
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千米处,是古代的一处关隘,原名苇译关,处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是山西河北的界关。
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领娘子军据守此关,因此得名。
偏关:位于山西偏关县,偏关关城,即今山西省偏关县县城,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
此三关鼎峙晋北,互为犄角,是北疆之门户,京师之屏障。
因关城东仰西伏如人首之偏,亦称为偏头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嘉峪关市区西南6千米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
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千米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千米,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城西北约90千米处。
相传,古时候西域和田等地的美玉从塔里木盆地经此处输入中原,玉门关由此而得名
二、关的故事?
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伍子胥乃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师。后平王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奢被杀。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到处捉拿子胥。子胥先奔宋国,因宋国有乱,又投奔吴国,路过陈国,东行数日,便到昭关(今安徽省含山县北)。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便是大江,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过关真是难于上青天。世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便是此地。由于东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换装,伍子胥便混过了昭关,到了吴国。
该故事入选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三、关孝的故事?
孝心的故事:
篇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篇二:关于孝心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篇三:清丰规矩
唐大历九年,清丰县城东关有个老员外朱青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吃饭时,发现外甥朱三不懂礼数,饭没熟就下手捏了个鸡腿啃起来,到吃饭时更是毫无规矩,不等老舅和母亲坐下,就大吃起来。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头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外甥问老舅咋回事,员外反问:“清丰的县名是咋来的呀?”外甥说:“是因有个叫张清丰的孝子”。又问:“张清丰这个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说:“头一炉烧饼不卖,留给父母吃。”员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锅尖留给老母亲,算个啥东西!怪舅打你吗?”外甥连连磕头:“以后跟张清丰学着,把锅尖留给老娘,和清丰一样做个孝顺儿”。
在清丰,直到现在,吃饭时都要给老人先盛。这就是清丰规矩。
四、关月亮的故事?
月亮的故事
一种民间文化
月亮的故事是收集了各地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在月亮故事中,有中国南方的传说 ,也有北方的神话故事,还有西方的神话,这些故事都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和神灵的向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月亮的故事
别名 月亮的传说
故事起源
赫哲族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的赫哲族中,流传着一则“月亮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妇女去江边挑水,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觉得明亮的月亮特别可爱,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在婆家受到的种种虐待、万念俱灰。
她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请月亮神仙帮个忙,使自己脱离这个苦难的世界呢,当她刚开始祈求月神时,令她十二万分惊讶的是,从远处江面上晃晃悠悠飘来了一块毯子不像毯子、船又不像是船的东西,很快来到了她面前,停住了。
她试着用脚尖往上一踩,说来也奇怪,整个身体不知不觉就上去了。它立即像变魔术那样,把那位妇女凌空托了起来,慌得她赶紧抓住身边的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的那么大力气,那棵树竟然被她连根拔了起来。这时,“飞毯”越飞越快,她也越飞越高。就这样,那位妇女很快就消失在月亮上了。
这个传说是想要告诉大家,月亮上的那些黑影,就是那位妇女和她带到月亮上去的水桶呀、扁担呀、树呀。当然,这只是个民间故事,月亮上并没有这些东西,也没有所谓的月亮神。
高山族
天地间本来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人们只能用火把来照明。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是哪一天,突然间,特大的狂风把两个持火把的人吹上了天,天上就有了两个太阳。
两个太阳轮流照耀着大地,照得人们无法合眼休息,庄稼也都被烧焦了,人们个个劳累又黝黑。又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一位箭术高明的神箭手用强箭射中了其中的一个太阳,从此,它的光芒渐渐变弱,变成了月亮,在晚上照耀着大地。人们的生活渐渐富饶了。
五、关狼的故事?
有一只狼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这天,狼看见小羊正在小河边玩游戏,狼想把小羊吃了。于是狼装着大发脾气地说:“这里是我的河,你一跳,把路边的灰给掉下去了,你要赔我的河!”小羊说:“这是我们大家的河,不是你自己的河。”狼不能说什么了,它又转移话题:“你原来的家人合在一起把我爸爸杀死了。”“那时我还没有出生,谁知道你有没有骗我。”小羊说。狼气得没有话说,一下子扑向小羊,小羊一点儿也不害怕,躲开了,说:“狼先生,别忙。我前几天刚学会跑步,我们比赛一下吧!看谁先到山顶,如果你比我先到,你就吃我,如果我先到,你就不能吃我,好吗?”“好啊!”狼很乐意,心想:想赢我,哼!门都没有,这下我就更有理由吃你了!
它们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比赛了。小羊当然跑不过狼,小羊等狼跑到看不见的时候,小羊就从后面跑开了。
小羊真聪明!...
六、关田园的故事。?
陶渊明从仕期间因上司要求其奉承来本地考察的大臣,不甘心为此折了脊梁骨,于是说出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话。然后,归隐田园。陶渊明终生不得志,妻子子女生活非常落魄,个人认为,一个人的节操,可以有,但宁可让爱人和子女忍受贫贱而归隐田园过苦日子。这样,不值。
七、天门关的传说故事?
杨家将四郎探母的故事就发生在天门关。当年,宋辽大战,天门关就是两国的边界。杨四郎当了北国的驸马,驻扎在天门关外,他的母亲佘太君挂帅,大营就在现在的向阳店,一天黑夜,四郎悄悄地跑回向阳店看他妈,这就是“四郎探母”。
八、关十八楼的故事?
在重庆有一个叫长江国际的地方!长江国际有十八楼,十八楼里有一群少年,他们新梦想而聚,陪彼此走过一段平凡又不平凡的路后又分开,只是最后他们又分开了,让多少人的意难平呀,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
念念是真的不会忘,可是回响却一直未等到,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若有回响,必有一伤,可回响都没有,又何来一伤呢!
九、关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在潍县当知县时,经常微服私访,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年秋天,他闲来无事微服赶集,在集头上发现一位老太太在卖扇子。当时天气已经凉爽,摊子前面无人问津。郑板桥走上前去,拿起一把扇子,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这个季节已经错过卖扇子的时候了,自然就无人买了。郑板桥就询问其老太来,知道其家境贫寒,没有办法才卖点东西,补贴家用。郑板桥觉得可怜,就想帮帮她。于是,就向别人借来笔墨等,接着就挥笔泼墨,将扇子上画上竹石花草等,并写上诗词落款,使扇面栩栩如生,相映成趣。周围的人争相购买,不多时就将老太的扇子抢购一空。
十、关香蕉的儿童故事?
小香蕉黄贝贝上学了,她学习很好,可就是老弯着腰。
有一天,妈妈对她说:“我的黄贝贝呀!你看,妈妈小时候弯着腰,现在都改不过来了,那金灿灿的裙子都穿弯了。”“那又怎么样?只要舒服就行,谁还在乎那。”贝贝说完,又弯着腰去玩了。
她上课的时候,趴在桌子上。老师说:“其他小朋友坐得端端正正的,你快坐好!”黄贝贝不情愿地把腰往上挺了挺,趁老师一转身,又把腰弯了下去。
下课了,黄贝贝说:“同学们,我来给你们当山洞,开火车,怎么样!”同学们听了,高兴地从她身下钻来钻去,还说:“黄贝贝,你弯着腰多好!”
放学的路上,她骑着自行车高兴地说:“我弯着腰多好,一下就能够着车把。”
回到家里,写作业时,她仍自言自语地说“我弯着腰多好,能把字看得又大又清楚。”
妈妈看见了,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从那以后,香蕉的祖祖辈辈都弯着腰,再也改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