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标准的三大要素?
数据标准三要素是指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一般地讲,任何一种数据模型都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必须能够精确地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都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个要素组成。
二、数据分析的三大标准?
商品数据分析三个常用指标有:
1、客流量、客单价分析:
主要指本月平均每天人流量、客单价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这组数据在分析门店客流量、客单价时特别要注重门店开始促销活动期间及促销活动前的对比分析,促销活动的开展是否对于提高门店客流量、客单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售罄率:
指货品上市后特定时间段销售数量占进货数量的百分比。它是衡量货品销售状况的重要指标。在通常情况下,售罄率越高表示该类别货品销售情况越好,但它跟进货数量有着很大的关系。通过此数据可以针对货品销售的好坏进行及时的调整。
3、库销比:
指库存金额同销售牌价额之比例。简单的来说就是某一时间点的库存能够维持多长时间的销售。它是衡量库存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合理的标准在3-5 左右。在销售数据正常的情况下,存销比过高或过低都是库存情况不正常的体现。通过该组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门店库存是否出现异常,特别是否存在库存积压现象。
三、数据质量六大评价标准?
1、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的准确性是指数据与其描述的客观实体的特征是否一致,即数据采集值或者观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也叫做误差值,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2、数据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存储在不同的系统中的同一个数据,是否存在差异或相互矛盾。例如航班始发站,在不同系统中记录的应该是同一个站点。
3、数据的唯一性
唯一性用于度量哪些数据是重复数据或者数据的哪些属性是重复的。例如一个人只能有唯一的身份证号码。
4、数据的规范性
规范指的是一项数据存在它特定的格式,规范性用于约束数据按统一标准存储。例如IP地址必定是由 4个0到255间的数字加上”.”组成的;手机号码必定是13位的数字。
5、数据的及时性
数据的及时性是指数据从产生到可以查看的时间间隔,也叫数据的延时时长。就是数据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保证。如果数据延时超出统计的要求,就可能导致分析得出的结论失去了意义。特别是业务覆盖多个市场、多个国家的大型企业,如果数据不能及时汇总,会影响到高层决策的及时程度。例如销售日报,用于要求每天统计T-1的销售数据,但是数据只能提供T-2,显然达不到用户的要求。
6、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性是从数据采集到的程度来衡量的,是应采集和实际采集到数据之间的比例。指的是数据信息是否存在缺失的情况,数据缺失的情况可能是整个数据记载缺失,也可能是数据中某个字段信息的记载缺失。一个公司数据的完整性体现着这个公司对数据的重视程度。
四、gps标准数据?
GPS 协议标准 数据格式 GPS模块数据格式
GPRMC(建议使用最小GPS数据格式)
$GPRMC,<1>,<2>,<3>,<4>,<5>,<6>,<7>,<8>,<9>,<10>,<11><CR><LF>
1) 标准定位时间(UTC time)格式:时时分分秒秒.秒秒秒(hhmmss.sss)。
2) 定位状态,A = 数据可用,V = 数据不可用。
3) 纬度,格式:度度分分.分分分分(ddmm.mmmm)。 4) 纬度区分,北半球(N)或南半球(S)。
5) 经度,格式:度度分分.分分分分。
6) 经度区分,东(E)半球或西(W)半球。
7) 相对位移速度,0.0 至1851.8 knots 8) 相对位移方向,000.0 至359.9度。实际值。
9) 日期,格式:日日月月年年(ddmmyy)。
10) 磁极变量,000.0 至180.0。
11) 度数。
12) Checksum.(检查位)
GPGSV(所示卫星格式)
$GPGSV, <1>,<2>,<3>,<4>,<5>,<6>,<7>,?<4>,<5>,<6>,<7>,<8><CR><LF>
1) 天空中收到讯号的卫星总数。
2) 定位的卫星总数。
3) 天空中的卫星总数,00 至12。
五、数据安全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安全标准:
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适用于欧洲联盟成员国,涵盖了个人数据的保护和隐私权。
PCI DSS(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适用于处理信用卡交易的组织,确保支付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护。
HIPAA(美国健康保险可移植性和责任法案):适用于医疗保健行业,要求保护个人的医疗信息和隐私。
ISO/IEC 27001: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标准,提供了一套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
NIST SP 800-53: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制定的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保护框架。
FISMA(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适用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要求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SOC 2(服务组织控制):适用于服务提供商,评估其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六、化学数据分类的标准?
本专题涉及化学分类的标准有91条。
国际标准分类中,化学分类涉及到茶、咖啡、可可、危险品防护、钢铁产品、涂料配料、分析化学、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工业卫生、空气质量、事故和灾害控制、建筑材料、辐射防护、黑色金属、化工产品、防护设备、物理学、化学、管道部件和管道、电工器件、土质、土壤学、核能工程、医疗设备、电子元器件综合。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化学分类涉及到茶叶制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综合、钢铁产品综合、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卫生、安全、劳动保护、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公共医疗设备、混凝土、集料、灰浆、砂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劳动防护用品、防爆电器、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塑料型材、、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陶瓷、玻璃综合、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七、水的检测标准数据?
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4、肉眼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5、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八、企业数据分类的标准?
1、定类数据——表现为类别,但不区分顺序,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
2、定序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顺序,是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
3、定距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是由定距尺度计量形成的。
4、定比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是由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
九、短道速滑的标准数据?
短道速滑是冬季奥运会项目,比赛场地的大小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长度为111.12米。短道速滑1992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子500米(1994年列入)、1000米(1992年列入)、5000米接力(1992年列入),女子500米(1994年列入)、1000米(1994年列入)、3000米接力(1992年列入)以及1500米。
十、定义数据标准的目的?
数据标准是进行数据标准化的主要依据,构建一套完整的数据标准体系是开展数据标准管理工作的良好基础,有利于打通数据底层的互通性,提升数据的可用性。简述之,即数据标准(Data Standards)是指保障数据的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的规范性约束。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我们需要在组织内定义一套关于数据的规范,好让我们都能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比如在银行业,对于“客户”这个字段,往往不同部门的理解都会出现偏差,可能客户部就认为“客户”就是办了他们银行的卡的人,而网银部认为是在他们的银行网站注册过、或者通过这个银行转账的人都属于客户。就这样没有统一标准的话,不仅增加沟通成本,而且项目实施、交付、信息共享、数据集成、协同工作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花了大代价的数据就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
而数据标准管理就是将这一套数据标准,通过各种管理活动,推动数据进行标准化的一个过程,是数据标准落地必不可少的过程。